随着营商环境的不断优化,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创业大军。在创业初期,企业往往因为尚未取得较多营业收入等原因,需要办理零申报,但不少纳税人对零申报的理解存在误区,容易造成申报异常。今天,小编就来和你说说零申报那些事儿。
零申报的定义
零申报是指企业纳税申报的所属期内没有发生应税收入。一般存在于未开展经营的企业,或是准备注销正在清算的企业。
零申报三大误区
1
免税收入≠零申报
Q:“我们企业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已经按规定办理增值税减免税备案,2018年第一季度销售收入10万元,全部符合免税条件,可以零申报吗?”
A:不可以。按照相关规定,办理增值税减免备案的纳税人应纳税额为零,但并不代表该纳税人可以零申报,而是应该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正确的申报方式是将当期免税收入10万元填入增值税申报表第12栏“其他免税销售额”完成当期申报。
2
不用缴纳税款≠零申报
Q:“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按季低于9万元的不是免征增值税吗?那我直接零申报多省事!”
A:政策优惠和如实申报是不冲突的。不用缴纳税款不代表可以零申报,企业在享受优惠政策的同时应向税务机关如实申报。正确的申报方式是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中第10栏次如实填写享受免税优惠的数额。
3
企业长期亏损≠零申报
Q:“我们公司长期亏损,没有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企业所得税可以零申报吗?”
A:企业的亏损是可以向以后五个纳税年度结转弥补的,如果做了零申报,则第二年盈利就不能弥补以前年度亏损了,会造成企业损失。如果当年做了企业所得税零申报,却将亏损延长到以后年度扣除,是违反税法规定的,所以亏损企业要慎重零申报。
免税、无应纳税款与零申报,虽然最后结果都是应纳税额为零,但是区别很大,纳税人要正确进行零申报。违规零申报会造成企业利润损失,更会影响企业信用,增加税收风险。
长期“零申报”的后果
2019年税务政策落地升级,税务稽查更加严格,每一项决策都在全面规范企业和个人的操作标准,所以大家一定要谨慎合法操作,勿踩红线。
01
罚 款
有收入就应该纳税,一如既往地零申报,就要补缴税款和滞纳金,还会面临罚款!
02
影响纳入信用等级
1年内连续3个月或累计6个月零申报,纳税信用等级就不能评为A级了,如果提供虚假的申报材料去享受税收优惠,那更是得不偿失,纳税信用将直接降为D级。
03
发票减量
如果企业长期零报税,并且纳税人持有发票,则发票就会被税务局降版降量,还要纳税人定期到税务机关进行发票核查。
公司要进行零申报,也一定要按期做账,按时抄报税。如果公司确实没有应税收入,就要慎重考虑是否要继续经营,不再继续经营的公司一定要及时注销。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我们尊重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凡转载文章我们都将查明来源,文章源自上海华厦注册公司,由杰维思整理发出,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留言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并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