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迈出了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步伐。30年的奋斗,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已经取得了重要进展,并逐渐成为世界金融治理新的重要力量。在最近一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GFCI)排名中,上海名列第四。
2020,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新的历史起点。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肩负新的使命,踏上新的征程。
对志在打造全球资管中心的上海而言,如何发挥金融市场优势,提升全球金融资源配置能力?肩负着人民币国际化重任的上海,如何进一步提升人民币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在金融科技深刻改变金融生态的今天,上海金融科技中心建设该如何发力?对标国外金融中心城市,上海又应创造怎样的金融司法环境?面对这些事关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热点话题,来自全球的金融界人士畅所欲言,为上海建言献策。
【专家建议】以临港新片区为依托打造金融自由港
人民币国际化是历届陆家嘴论坛的热门话题。本届论坛的第五场全体大会再度聚焦这一话题,与会嘉宾对人民币国际化再展望,并提出政策建议。
数据显示,目前国际机构配置的人民币资产已经突破了6万亿元,贸易融资已经超过日本。尤其是人民币进入SDR货币篮子后,目前为止已经有2176亿元外汇储备在各国央行。过去几年,中国央行和世界范围内39个国家的银行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货币互换协议规模已达3.47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货币互换圈。
人民币国际化的趋势毋庸置疑,这是由中国全球经济地位所决定。但摩根大通亚太区首席执行官郭利博提醒说,“国际化是一个长期过程。人民币的国际化仍然处于‘初生’阶段,如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中占比只有2%左右,而美元占比约为40%。为了让人民币在全球交易中的比例上升,应提升人民币的流动性以及人民币对国际投资者的可得性。”
上海交大高级金融学院学术委员会主席王江也认为,人民币国际化总体仍处于初期阶段,人民币相比中国经济的国际地位而言有落差。他建议,近期要尽可能接近日元和英镑的地位,尤其是在资本账户开放方面有所突破;下一步要对标欧元,最高目标当然是要与美元平分秋色。
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看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可在投资、“一带一路”和数字货币三个新领域寻求突破。“一带一路”方面,中国已与沿线60多个国家合作,不过这些投资大部分仍以美元计价。“用人民币在‘一带一路’进行投资并推而广之,在全球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对外投资,将是未来发展非常重要的方向之一。”朱民说。
朱民表示,数字货币是未来货币市场竞争的制高点,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世界上第二大金融市场,电子商务、电子流通产业市场巨大,数字货币的发展与应用很重要。数字货币的发展将是今后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领域和渠道。
安联集团亚太区首席执行官索玛斯·阿尔汀建议,中国可以从五个方面继续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首先,进一步放开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如开放QDII(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LP(合格境内有限合伙人)相关资格和外汇额度的申请。其次,应持续扩展像沪港通这样的投资渠道,同时进一步提升国内债券市场流动性,不断改善债券违约处理机制和信息透明度。第三,加强与新加坡这类拥有完善严格法律体系的国家间的国际金融合作。第四,加快外资设立保险资管基金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的审批流程。第五,建立外资机构与有关监管部门的常态沟通机制。
对于上海而言,应在在岸市场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加大开放力度,包括市场和机构的全面开放,制度和规则应该逐步开放。“这个开放不是简单照搬国外现有的制度和规则,要以现代金融科学作为基础,结合国情,做到公开公平合理,并且相对稳定。”王江表示,同时,要开放资本账户。很多金融工具可以实现在风险可控前提下让资本在全球更有效地进行配置。上海应以临港新片区为依托,打造一个金融自由港,更大程度实现国际化和开放,形成离岸市场和在岸市场的互补,推动整个中国金融体系的全面国际化。
免责声明:本网站转载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我们尊重原创作者的知识产权,凡转载文章我们都将查明来源,文章源自上观新闻,由杰维思整理发出,仅供参考。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留言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回复您并进行处理。